玉米是反转还是反弹
2017年1月18日,在黑色系集体下跌的情况下,连盘玉米及玉米淀粉期货发起一波强势拉涨行情,玉米主力合约c1705收涨32点(2.09%),单日持仓量增加26万手至持仓新高273万手,再度登上当日商品期货主力合约的持仓量首位,而近两日刚上市的C1801合约期货价格更是涨超3.2%,远远超过该品种的平均波动幅度,从盘中,尤其是尾盘一小时内,各路机构纷纷聚焦,其上涨的主因或为东北政策粮收购预期对市场行情及心态的提振带动,资金进场做多意愿陡增。在当前这种形势下,是反转还是反弹,有些事,我们还得在聊聊。
1库存:临储去库存主导,新季玉米售压持续
截止目前临储玉米库存仍在2亿吨以上,且其中有3000多万吨2013年产超期玉米的销售难题横在去库存化的路上,如此之库存重压将限制未来玉米价格反弹的空间。有观点认为临储收购政策取消的利空效应已经被前期市场消化,当前国储轮换及国家一次性储备玉米收购政策将在一定时期内提振市场行情。但实际上,和过亿吨的结转库存相比,收购到3000万吨,真的能为市场提供长期的支撑么?
一方面,当前东北及华北两大产区新季玉米销售进度同比显著偏慢,节后新粮供应充裕且南方销区下游饲料企业大多备库至2月下旬,天气整体偏好节后干粮大量上市且节后运力预期缓解、物流成本下降,去年下半年的暴涨行情不具备再次发生的条件。
另一方面,3000万吨的政策收购的作用仅仅是在一定时期内维稳市场而非带动现货价格“冲天一飞”,此前政策主旨“市场化收购”中的“市场化”三个字已经明确政策粮收购的目的,11月份辽宁中储粮政策收购指导价,其中明确指出收购指导价或是最高收购价,也就是说政策粮的收购不得高于70-81元/百斤,且一次性储备收购均价较前者轮换粮补库下调,尽管政策或有调整空间,但政策方向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可见政策粮收购对未来现货及期货价格的支撑作用有限,玉米市场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2现货:下行趋势“喘口气”,节前翘尾成亮点
中储粮扩增收购在产地持续发酵,并延伸至北方港口。从上周末开始,北方港口收购报价出现平稳上扬。从15日的主流1400-1410元/吨涨至周四1430-1450元/吨。市场信心的复苏,带动了此前停塔的烘干塔重新生产,部分贸易商确认阶段性底部形成,由于渠道库存不多,为应对在春节后可能发生的行情,开始筹建库存。
除了中储粮提振和建立库存之外,通过集装箱和散船发往山东小港,正在成为北港贸易商的主流操作,在本周北方港口疏港计划内,仅一半左右的玉米流往广东深圳方向,其他多为山东,其次为长江方向,为了争夺为数不多的船期,提价收购在所难免。但从上周开始,山东地区价格已经出现跌多涨少的局面,整体回落已经超过50元/吨。而且,华北整体的余粮偏多才是春节后市场要忌惮的潜在风险。东北玉米通过水路两栖的方式入驻华北,或许只是这个粮食年度内的昙花一现。
与此同时,广东到货数量正在逐次递减,港口库存进入到回落阶段。从港口供需平衡数据看,在日平均走货6万吨的支撑下,广东港内库存有望在本周回落至60万吨以下。但在国产玉米库存下降的同时,进口高粱和大麦的密集到货已经拉开了序幕。和广东国产玉米的供应几乎形成了无缝对接。预计3月份之前,高粱和大麦的合计库存会从当前的接近30万吨,跃升至超过55万吨。对国产玉米的价格仍有十分明显的抑制作用。
诚然,我们不否认政策粮收购对行情的提振,但仍需谨慎看待提振空间,基于玉米基本面的临储大库存亟待释放及新季玉米节后抛售压力这一主要矛盾来看,我们认为未来玉米期货价格仍有进一步探底的空间。当前的建库及库存消耗归根结底是对后期涨势的透支,中间库存及下游备库的增加将为后期贸易商及企业在后期的博弈中争取更多有利地位,进一步压缩后期粮源趋紧及价格暴涨的可能性及空间。
3其他:交易所提保抑制节前后投机
1月18日交易所发布公告称,自2017年1月25日(星期三)结算时起,将玉米、玉米淀粉等品种涨跌停板幅度和最低交易保证金标准分别调整至7%和9%;2017年2月3日(星期五)恢复交易后,自各品种持仓量最大的两个合约未同时出现涨跌停板单边无连续报价的第一个交易日结算时起,玉米、玉米淀粉等品种的涨跌停板幅度和最低交易保证金标准分别恢复至5%和7%。(原涨跌停板和最低交易保证金分别为4%和5%)尽管并不会对交易行情造成方向性的影响,但提保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节日前后的过度投机。
判断
国内玉米需求尚未发生逆转,即使中短期上涨,依然改变不了大周期内的盘整格局。由于供给并没有收缩到非常集中的状态或者程度,来自于进口谷物替代的空间又依旧存在,在需求增量得到实质性改善以及库存明显下降的预期兑现之前,我们认为C1705合约仍面临节后下跌的风险,短期的上涨并不能改变基本面疲弱的局面,未来供应方面的压力及去库存仍将主导玉米价格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