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x
客服(投诉)热线:400-020-6388|电话委托:020-22836208|出入金:020-22836209|夜盘:020-22836207
加入收藏
期货头条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中心 期货头条

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将结束 逾2400个人或组织被问责

浏览数:592    发布时间:2016/12/29 9:32:07

 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将结束 2400个人或组织被问责

今年第二批7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北京、上海、湖北、广东、重庆、陕西、甘肃等7地,实施为期一个月的督察。目前,各督察组进驻时间陆续满月,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上述7省份中,被问责的个人或组织数量已经超过2400

  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满月: 2400个人或组织被问责

  在本轮督察工作动员会上,各督察组组长就曾明确表态,将重点盯住中央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环境问题及其处理情况。此外,还会重点督察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保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重点了解地方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严格责任追究等情况。

  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7地已经对超过2400个人或组织进行问责。

  这其中,陕西省被问责情况较严重,据1226日出版的陕西日报披露,截至1225日晚,该省问责的组织或个人数量已达到878

  据中国甘肃网27日报道,甘肃全省也有至少705人被问责,另外该省行政拘留26人,刑事拘留6人,约谈602人。截至1226日,湖北省被追责问责人数达到405人,广东省达到387人。

  北京、上海、重庆三个直辖市被问责人数相对较少:截至1210日,重庆问责33人;截至1219日,上海问责17人;截至1215日,北京问责31人,约谈301人。

  除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追责,各地也相继开出了“环保罚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26日,广东省已对4205家企业责令整改,立案处罚企业2341家,拟处罚金额7402.2万元。

  上海已至少立案处罚545家企业,要求立即整改469家,关停取缔361家,责令停产138家,除问责17人外,还行政拘留3件,刑事拘留5人,约谈151人,涉及罚款金额4600余万元。

  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成 “通病”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本轮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各地期间,接到的环境信访问题主要集中在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城市环境脏乱差等方面。

  例如,陕西省接督察组转交的环境信访问题中,涉气、涉水、涉噪音问题较为集中。

  上海方面,据统计,中心城区投诉较多的是无证无照餐饮油烟扰民、噪声污染、工地扬尘等问题;城郊结合部和郊区投诉主要集中在排污企业污染周边环境、环境脏乱差、河道污染等问题。

  北京方面,对噪声扰民、扬尘污染以及部分餐饮店及市场周边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的投诉也较为集中。

  对于上述环境问题,各地方政府也均出台举措进行整改应对。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由28个职能部门组成协调联络组,主动配合督察组开展走访督察工作。全市16个区成立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环保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专题部署督察工作。

  北京方面,怀柔区建立了会商机制,并强化联动机制、完善督察机制,多部门联动,认真落实督察组转办案件。顺义区则将环保问题纳入环境建设台账,在执法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检查考核。

  中央环保督察已覆盖半数省份 问责超6000个人或组织

  从201512月至今,中央环保督察组共对北京、河北、内蒙古等16个省区市进行了环保督察。

  其中,20151231日至201624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河北省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

  今年7月,第一批8个中央环保督察组分别对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等地进行环境保护督察。

  今年11月,第二批7个督察组分别对北京、上海、湖北、广东、重庆、陕西、甘肃等地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在督察组进驻过程中,有关部门环保不作为、乱作为等情况一直是督察重点。督察组也抓出了包括“空气污染治理不力”、“地下水超采”、“河流、地表水污染”等在内的一批环境问题,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

  近日的公开报道显示,在督察河北期间,366人被问责;在第一批进行督察的8个地区中,3422人被问责。据此计算,截至目前,在中央环保督察组掀起的“督察风暴”中,被问责的个人或组织数量已超过6000

  有评论认为,此次环保督察从由环保部门牵头到中央主导,呈现出“高规格”、“权威性”、“层级高”的特点,足见中央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

 

     摘自富宝咨询网 

 

(免责声明:上述观点均来自于研究员对公开信息整理后的判断,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观点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观点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上述信息和观点并不构成所述品种的操作依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广州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提醒广大投资者:期市有风险 入市需谨慎!)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2】1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