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业:加快品种创新 精细服务实体
2017年,我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功能进一步加强。同时,在加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过程中,增加品种,扩大双向开放,围绕“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资本市场风险、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三大主题,以改革为引领,以稳定为底线、以发展为主旋律,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
服务实体经济“精细化”
在金融市场,期货市场监控中心编制的中国商品综合指数(CCCI)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判断经济形势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个指数能准确地反映出PPI和CPI的未来变化趋势。也就是说,期货市场价格成为宏观调控部门监测经济运行的重要参考和国内外贸易定价的基准。
这离不开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水乳交融”的全方位联结。这个纽带在2017年进一步升级。期货市场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质量的衡量标准就是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2017年前11个月,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28.19亿手,成交额为171.38万亿元。我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已经连续8年位居全球期货市场前列。不过,与2016年相比,2017年期货交易量不是“大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管理理念的升级:期货市场不刻意追求交易量,而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发展方向;不要虚高的交易量,而是要在定价功能发挥上予以重视,使得定价的质量更高。
升级表现在推出新工具、新品种,拓展服务实体经济领域。2017年,我国推出了豆粕、白糖两个商品期权,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的期货衍生品市场体系,降低了实体企业的套保成本。棉纱期货上市,为棉纺织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筹备多年的原油期货已经进入上市前最后冲刺阶段;全球首个鲜果期货苹果期货上市,期货市场服务“三农”、助力扶贫攻坚又添得力工具。股指期货交易基本恢复正常。当下,我国已上市期货期权品种55个,其中商品期货47个,金融期货5个,金融期权1个,商品期权2个,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
品种增加的背后,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与期货市场配套需求的认识更深刻。期货业不仅对标发达国家的期货市场,更注重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实际需求。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小品种,只要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就推动上市。对于实体经济来说,上市的期货品种越多样,服务产业的领域越广泛;产业链的品种越丰富,产业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越高。期货市场品种扩容,进一步拓展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商品期权为产业企业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农产品(000061,股吧)期权还为我国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升级还表现在不断优化调整期货市场运行机制。不论是鸡蛋期货实施每日交割、车板交割等一系列交割新举措,使其成为农产品期货中第一个近月连续活跃的品种;还是为保证玉米交割需要,陆续增加28家交割库,扩大交割库覆盖区域及仓容;不论是将棉花期货基准交割地由内地调整至新疆,正式确立新疆棉花主产地的价格代表性;还是在金融期权和豆粕、白糖期权上引入做市商机制,都是依据实体经济需求,对风险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升级。
为实体经济服务,也带来了期货定价功能的提高。国际知名投行巴克莱银行发表研究报告认为,全球铜的定价权在向中国上海期货交易所转移。这是迄今为止,国外权威投行第一次对中国期货市场和上市品种作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期货业协会非会员理事张宜生表示,铜品种之所以有全球竞争力,离不开期货业紧密为铜企业服务。这充分体现了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的品种,其国际化程度就比较高,就会有话语权。
2017年,期货服务实体经济还有一个亮丽的创新点,就是“保险+期货”。证监会推动开展的“保险+期货”试点,是以点带面,服务“三农”的创新举措,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参与期货交易,引导涉农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这项开创性的尝试,是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深化。2017年,“保险+期货”试点品种和规模实现了大幅度提高,试点品种包括玉米、大豆、棉花、白糖和天然橡胶,试点省份涵盖黑龙江、新疆、云南等10个省(市、自治区),覆盖近40个国家级贫困县。
防风险中加大双向开放
期货交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避险工具;另一方面,如果运用不当,套保转投机甚至过度投机,反而会给实体经济带来伤害。积极倡导和推动业务创新,但绝不允许利用创新规避监管,以创新之名,行自我服务、钱生钱之实,导致泡沫累积,徒增金融体系风险。
2017年,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期货交易所异常交易一线监管职能的指导意见》,修订了《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办法》,强化了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增加了监控中心对实控账户和资管产品集中统一穿透管理职能,进一步明确了期货公司风险管控与客户管理责任。各期货交易所作为市场一线监管者,通过完善监测指标体系、建立风控措施动态调整机制等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风控水平,全面从严监管,严厉打击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对客户的资金、持仓以及产品的资金、持有人实现穿透式管理和实控账户合并管理。
在规范发展中,改革亦不停步。期货市场,特别是大宗商品期货,本是一个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市场,如果境外产业客户不能参与国内期货市场投资,不利于国内期货市场良好定价的形成,不利于中国期货市场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也不利于提升我国参与国际资源配置的能力。为此,2017年,扩大双向开放已经破题。
我国已经确定原油、铁矿石作为特定品种试点引入境外投资者。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完善有关税收政策,以实现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交易,并力求实现交割税收政策的明确化、常态化。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郑州商品交易所的PTA,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与原油,都在与外商的对价上,交易所的合约及规则上,以及交易所的系统和结算平台等方面做好了准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17年12月9日至10日,原油期货全市场生产系统演练完成。证监会将把原油期货作为我国期货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起点。中国版的原油期货,将以人民币计价,首次面向国际投资者,全球能源和金融市场翘首以待。
(摘自:经济日报 祝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