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x
客服(投诉)热线:400-020-6388|电话委托:020-22836208|出入金:020-22836209|夜盘:020-22836207
登录 加入收藏
期货头条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中心 期货头条

系统性风险防控将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创新

浏览数:915    发布时间:2017/8/10 9:50:59

       日前,央行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下文简称“报告”),其中有一个专题报告《促进互联网金融在创新中规范发展》,其主要亮点在监管政策方面,建议“探索将规模较大、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对其进行宏观审慎评估,防范系统性风险”。此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可以预见,系统性风险防控问题将成为今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快速推动了金融服务创新。但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也成为非法集资、金融诈骗案件的高发领域。而且,从现状来看,不少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扩散能力非常强,如《报告》中所言,“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已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需要防范顺周期波动和风险的跨市场传染”。因此,建立有效的互联网金融体系必须充分重视系统性风险的预警与防范。

  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责任的基本框架:一是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二是按照中央统一规则;三是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成为地方金融监管的重点领域,也是建立地方金融监管队伍、提升监管能力的重要演练场。

  2016年4月起,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各省市开展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经过一年多的专项整治,各地进展情况不一。今年上半年,中央提出,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此项工作最长可以延期至明年。也就是说,有些地区的互金专项整治工作将持续两年,其重要性、复杂性和监管难度可见一斑。

  随着专项整治进入下半场,摸清底数、风险排查基本结束,今后创新监管手段、构建新型监管格局、建立长效机制将更为重要。在这个阶段,地方金融监管尤为需要来自顶层设计的政策指导和规则支持。《报告》提出的“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从监管角度而言,阻断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产生违规业务联系的“影子”通道;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主体责任,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敏感度,并发挥银行网点机构、支付通道等在风险预警和防控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样一来,也与地方金融监管形成有力配合。

  更重要的是,这种监管举措将为地方金融监管提供高层级、强有力的规则和技术支持。互联网金融具有开放性、扩散性和流动性,地方金融在“属地管理”和“守土有责”的框架下,对于跨地区、跨领域、跨市场的交叉性风险,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往往力不从心,乃至束手无策。而且,互联网金融具有虚拟性,在各地排查活动中,许多互联网金融并无物理网点实体,或者打一枪换一地,或者非工作时间开展业务,隐蔽性、流动性非常强。在这种情况下,特征管理和行为监管非常重要,故而,这种新型监管措施将有助于在汇总地方监管信息的基础上,采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科学挖掘、动态跟踪具有重要系统性特征的互联网金融行为,并据此制定、更新监管规则,使得地方金融监管能够突破一城一域之视野局限,对于重要互联网行为和业务能够看得清、摸得着。从金融监管的全局来看,这也是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责任的重要基础。

  进一步而言,在该政策框架下,将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创新,有助于构建纵横结合、上下联动的新型监管格局。这种格局中,来自银行业机构的体系化力量将有力地支持地方金融监管,形成防控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多道防火墙,大大提升地方金融治理能力。而且,这将有助于探索建立人民银行等中央部门对地方金融监管进行技术指导与规则支持的制度通道,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

(摘自:和讯网)

(免责声明:上述观点均来自于研究员对公开信息整理后的判断,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观点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观点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上述信息和观点并不构成所述品种的操作依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广州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提醒广大投资者:期市有风险 入市需谨慎!)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2】1497号